《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
此作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诗词原文:
忆秦娥1·娄山关
西风烈2长空雁叫霜晨月3。
霜晨月4马蹄声碎5喇叭声咽6。
雄关漫道真如铁7而今迈步从头越8。
从头越苍山如海9残阳如血10。[1]
注释译文:
1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0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2]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本段作者简介:
毛泽东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及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的文风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 第二个特点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第三个特点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第四个特点是个性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